出国博士后是什么?
出国博士后就是在国外大学里做2-4年的博士后研究,拿到国外的博士学位。 1.“博士后”二字简言之即是“后博士”的意思。它是指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学术上继续探索的人。
2.“博士后”这个名称是195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由爱因斯坦提出的。当时,美国的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为了吸引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科学家,以利于他们继续从事研究活动,设立了各种各样的聘用制度,其中一种就是“博士后”的聘雇制度。
3.这种体制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二战之后科学界出现的人才饥渴现象,同时也为年轻科学家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而事实上,这种新的机制的确发挥了作用。如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类似的制度。 中国也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博士后制度。
目前,我国的博士后制度主要实施单位是在博士后科学研究流动站(以下简称“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的人员。 根据规定,取得博士学位后的青年学者和科研人员,如果在本学科或相关专业领域做出显著成绩且符合有关条件的,可申请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
在博士后期间,申请人可获得每月约800美元的生活补贴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其子女享有在当地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等。 符合条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申请“博后基金”,用于支持他们在站期间的科研工作。 对于申请成功者,将一次性获得科研经费资助,具体金额取决于所申请项目研究的性质和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博士后”一词被译为“后博士”,但实际上这些研究人员们在获得博士学位后,通常并不必然像“后”字所示那样“停止思考”多久再“出发”,而是可以在获得学位后立刻“出发”,也可以“先博士后后博士”。 这是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博士培养模式不尽相同,不少国家的博士生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就要开始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因此“先博士后博士后”的现象并不少见。 不过,多数情况下,“博士后”们要在博士后流动站进行一定期限的研究后才能获得学位。 总之,只要能够申请到博士后位置,就表明申请者具备成为博士后的基本条件并且得到认可,即使暂时由于名额限制或基金项目分配等原因未能如愿,申请者还可以选择等待或转向其他类似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