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修士怎么培养的?
这个问题我恰好可以结合自己和身边同学的例子来回答一下。 首先,日本的硕士(相当于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们中国人比较熟悉的研究科型的硕士,需要写成论文答辩来毕业;另一种是课程型硕士,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完成规定数量的学分即可毕业。博士是研究科型的。
不管是哪一种硕士,要想入学都是要经过严格的考试(除了个别学校有条件比较好的研究生制度外),考试的难度大不大取决于你报考学校的水平以及你所要报考的研究科的强度。如果你报考的是一流大学的二流研究科或者二流大学的一流研究科的话,那么考上其实不容易,甚至要比我国教育部认可的国外一流大学的门槛还要高一些;但如果你报考的是三流大学的三流研究科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不过从现实角度来说,能考进一流大学的人毕竟还是少数,而且绝大多数还是中国学生。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由于语言问题,能考进来的就更少了。所以一般我们中国留学生会扎堆报考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研究科,因为这样容易考上。但这样一来就导致了该研究所的外国留学生录取人数很少,而我国留学生人数很多的情况,从而出现矛盾。这种矛盾在本科有日语基础的同学身上体现得更明显——他们往往报考的是日语教学的学校且多集中于文科专业,因此很容易和日本人挤在同一所学校同一研究所。
举个例子好了,比如某位同学想考东大的经济学,由于语言限制他只能报东大教经济教的比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结果考上了却发现和自己一起上课、一起做研究的全是中国人,这样不利于今后在日研究活动的展开。于是就有同学反映:为什么我们的导师都是中国人!然后东大的人就很淡定地答道:因为你们的目标校只有一所呀——东大…… 所以日本的硕博士选拔制度还是比较公平的,虽然存在一定歧视(对亚裔留学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但从绝对公平的角度上说,只要你的水平到了,就可以被选中。
至于培养方式么每个学校每个研究科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宽松,有的严格。但总体来说,日本在科研上有两个优点是可以借鉴的:其一是教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没有国内那么紧张,老师不会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过多的干涉,学生犯了错误老师的反应也不会过于激烈(这主要源于日本的老师对学生选课的自由度相当高并且不会过多干预。如果学生选了某门课而老师认为该生没必要学的话,老师只会建议该学生退掉这门选其他,绝对不会强制该生退学或让该生挂科)——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做自己的事情而不必担心受到老师的批评;其二就是老师确实能够教会你很多东西并且这种传授知识的过程是非常让人享受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