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读书选偏差值高的吗?
“偏差值”这个概念是来源于日本的升学考试体系,指的是学生所在班级的排位(百分比)与整个区域(包括初中和高中)的排位相比较得出的数值。 举个例子,某高中的某个班级有100人参加考试,在全校的排位是前2%(0.100/0.500=2%),而另一个学校的同班级的学生参加同一个考试的排位是15%(0.150/0.500=15%),那么第一个学校学生的偏差值就是60分,第二个学校的是75分,这样比较下来,第一个人比第二个人要聪明4%,也就是比平均智商高4%。 虽然看起来偏差值的概念好像是比较简单,但是实际计算起来的话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因为各个大学、各所高中的学生成绩都是各不相同并且没有成比例的(比如不会有一个学校全部同学都考满分然后其他学校没有一个考生得满分的状况出现),所以无法得到一个标准的分数来衡量偏差值的大小。因此日本人为计算上的方便起见,将偏差值划定了3个标准: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学生他的高考分数比当年该校该年级考生平均成绩的绝对值大90分以上的话,这个学生的偏差值就处于这三个等级里的一级水平了,换算过来也就是130分的水平;如果是比当年本校本年级考生的平均成绩大65分的话,那这个学生的偏差值就是二级水平,换算过来也就110分;若是比当年本校本年级考生的平均成绩大40分的话,那么这个学生的偏差值就是三级水平,换算过来也就90分了。当然这些也是大概的情况,不同的学校会有细微的差别。
除了用偏差值给学生的智力水平划分档次之外,日本人还喜欢用「点数制」给学生们的考试结果进行量化(类似我国高考后的赋分办法),这一点和中国很相似,不过他们采用的方法比我们更科学一些。 举例来说明一下,如果日本某高中生参加完高考后得到的点数是700分(相当于咱们的800分满绩点),而同时考出这个分数的人有10000个,那么这700分就等于排名在这个分数段内的第700名,而同时考出这个分数的同学共有100万名,那么这就是排名第100万名那个同学的得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