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都是核辐射区吗?
首先说明,本人不是地震学者也不是核物理学家。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来自于公开的信息,如有任何异议,请直接向有关部门反映。 先说答案:东京都属受辐射的影响范围,但影响很小(在可接受范围内);福岛县属高辐射区域,且污染扩散至全国乃至全世界。
详细情况如下: (1)1987年,日本政府利用自主研发的“超高灵敏电荷耦合器件”(简称“HADAMARU”)检测器,对东京及周边地区的地下氛含量进行了测式。结果表明,东京的地下氛浓度约为450Bq/g干重,比同处于太平洋西部沿岸的夏威夷和关岛要高2-5倍,但远低于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地区。 HADAMARU探测器的精度很高,能够检测到1微居里的137Cs,对136Xe的测量误差为正负10%(见图),因此测量数值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2011年3月13日,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公布了一组数据,称“日本3·11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可能冲走太平洋西海岸的放射性尘埃物质并引起全球辐射监测升高”,但未提供具体的数据。 在国内媒体上出现的一组数据显示,地震引起的海啸可能将131亿颗海水中的珍珠冲进大洋,这些珍珠可能是几十亿年前陨星的残骸,带有极高的放射线强度。 如果这组数据准确,那么海洋生物很可能已经大量摄取了这些辐射性很强的珍珠。为了安全起见,我国有关部门立即加大了对海产品如海藻、扇贝等的检测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含有极高放射性的珍珠主要分布在靠近太平洋西岸的海域,而东京距最近的海域只有200公里左右。 但这些放射性强度和当年切尔诺贝利事故相比相差甚远。以碘137为例,其半衰期为8000年,即便有极少数颗粒飘进东京,经过8000年的稀释也就相当于原浓度的十万分之一,应该不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大的危害。
(3)2011年3月1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联合通报说,从中国长江口以北至东北等地土壤和粮食样品中检出超标的铯-137,认为该放射性核素由日本传入中国,但其在环境中的含量很低,对人体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这项研究取样自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的土壤以及小麦、大米和玉米等粮食,共265个样本。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研究人员介绍,从土壤样品来看,除个别样本外,含铯量最高的达到1.7贝克/公斤,最低的仅为12毫贝克/公斤,总体水平较低。经分析,该核素可能来自日本的火山喷发。 不过,也有专家对此提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