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在国内怎么样?
1、法学专业是“红牌”专业,这意味着法学专业的毕业生面临找工作的难题。 这是因为自2018年国家取消法学院自主招生权后,所有的法学毕业生都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按照成绩排名陆续录取;而且除了个别院校外,多数学校的法学研究生基本不接收本科非法律专业的毕业生(除少数学科如知识产权等)。因此导致了在招生名额固定的前提下,报考法学的人数越多,竞争越大,落榜的几率越高。这也使得法学硕士的就业处境相对尴尬。
2、从客观事实来看,法学毕业找工作难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 一是各法学院校大量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陡增。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2017年招收研究生5283名,而到2018年就猛增到6800余名,增幅高达24%。随着近年来对法检公务员等公职类单位定向招录培养政策的倾斜,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考公上岸,这也给法学专业的学生增加了很多就业机会。但另一方面,这也使得进入这些单位的门槛更高,竞争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大。
二是受互联网+司法的影响,很多法学毕业生转行从事法律服务相关的工作,比如做律师、公司法务或者从事互联网法律相关岗位,进而抢占了部分司法岗位的就职机会。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10万名法官、检察官和律师需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信息类专业人才。很多学校设置的法律相关专业,都是偏向应用型的,这也就意味着在就业的时候,往往更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所以整体就业率是不会差太多的。
三是用人单位要求越来越高也是导致法学专业就业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很多大型企业的招聘启事中都会标明“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985或211工程院校优先”等条件,无形中限制了很大一部分法学本科毕业生的求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