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冷门专业吗?
大学选择志愿的时候,是应该选“热门”还是选“冷门”呢? 首先,从社会需求角度看,我们常说的热门专业,指的是社会的“刚性需求”较多,而这些所谓的热门专业,一般属于就业门槛较低、薪资水平不算太高、可替代性较强的学科或专业。以经济学为例,作为社会热门专业,它的理论体系完善,知识背景要求适中,适合广大高中毕业生报考。然而,社会上对经济类的人才需求,远远低于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热门专业。一旦你成功被经济学专业录取,在本科四年里,你需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来弥补与计算机等专业在大学所获能力的差距。反之,如果你选择了一所大学的计算机类专业,即便是在该学校所有文科专业中排名靠前的,只要你在毕业时没有失去信心、自暴自弃,一般来说,找工作、拿高薪都不会成太大问题。这就是热门的魅力所在——人才需求大,相对待遇高。 但是,凡事总有两面性。正如你所认为的,“热”就意味着“好”,那么相对应的,“冷”就必然代表着“不好”吗? 其实,未必如此!选择“冷门”专业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在面对“热”“冷”抉择时,其内在的性格因素和现实的家庭条件决定了他们更适合去选择“冷门”专业。换句话说,对于某些“冷门”专业,也许是你人生的最佳选择!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学“冷”门专业就没有出息了吗?非也非也!事实上,任何一个学术领域,不管是否被称为“冷门”或者“热门”,能够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人生价值,都是需要下很大苦工的。以哲学为例,作为一所重点大学中的小众专业(所谓“冷门”),若想学有所成,你要么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刷新你对这个学科的认知;要么具有超常的耐心和毅力,一遍又一遍地上演着“复读机”式的枯燥学习。总之,无论你最终选择“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都不可能轻轻松松就能获取功名、成就梦想。
所以呀,朋友!在选择大学志愿时,不必太在意“热”“冷”之分。按照你的性格、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最适合你发展的专业和学院吧!只要你坚信,你选的专业今后一定能给你带来回报,那这就足够了! 未来的发展并不是由某一专业决定的,而是由你自己所决定。就算你选择了所谓的“冷门”专业,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通过转专业或者辅修第二学位方式来“救”你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