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哪个大学车辆?
德国,汽车行业的黄埔军校。 作为在传统汽车领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德国拥有众多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这些企业或多或少都跟宝马、大众等知名车企有一些渊源。这些企业旗下都有自己独立的汽车品牌,而不少品牌在国内也都有对应的车款销售,如宝马的MINI、劳斯莱斯;大众的奥迪、斯柯达;奔驰的Smart等等。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些品牌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厂。
1937年,大众汽车公司在沃尔夫斯堡建立了总部和工厂。为了支持新工厂的发展,希特勒命令德军帮助建造工厂的配套设施。于是,在后来的两三年内,一个完整的工业基地就在沃尔夫斯堡拔地而起。而这个工厂诞生的第一款车型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甲壳虫(Volkswagen Beetle)。
随着二战的胜利,大众旗下的汽车品牌开始了扩张之路并很快占领了欧洲市场。战后发达的经济让美国成为了大众最重要的市场,为此早在1974年美国市场上就出现了大众的帕迪(Pardis)。而80年代来到中国市场的桑塔纳正是基于帕迪车型在中国生产并售卖的。
除了大众之外,宝马同样来自于二战之后的快速扩张。1952年,德国宝马集团与英国剑桥汽车公司签订协议,授权其生产宝马牌轿车。当时剑桥汽车公司正在开发一款全新的车型,但是资金方面出现困难,于是宝马集团果断出手,用现金兑换股份的形式资助了这家车企。后来这款新车就成了1969年进入美国市场的宝马2002。
如果说二战之后德国的两大车企还属于“小打小闹”的话,那么奔驰在战后的扩张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狂轰滥炸”。1946年,戴姆勒-奔驰收购萨克森州汽车厂(该厂后期生产过迈巴赫);1948年,戴姆勒-奔驰收购了拉施塔特汽车厂(Rastatt);1951年,戴姆勒-奔驰以2.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弗雷堡汽车厂(Freiburg);而在1953年的时候,戴姆勒-奔驰已经拥有了五个生产基地。
当然,最猛的还要数1964年收购奥迪的时候,奔驰几乎是用脚踹开了奥迪的大门! 不光在生产端积极扩张,在营销上也大力铺张。在70年代的美国,如果你购买了一款奔驰车,那你基本上就等同于购买了保险——因为当车辆发生事故时,奔驰会立即派出人员提供救援,并且全权负责维修事宜。因此那会的奔驰经常搞各种大酬宾活动,在车展上各种“大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