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小学生有潜力?
我想说说那些所谓的「神童」们。 我小时候,我们班有个孩子叫顾奕,他是个「别人家的孩子」,聪明伶俐,学习优秀,各种才艺样样精通。
当时,我上的是重点小学,班里大部分同学都是干部、职工子女,家庭条件都很好。但顾奕不是,他的父母是农民,靠摆菜摊来供他读书。因为家里穷,顾奕穿的永远都是洗得发白的旧衣裳,而且因为长期穿着这样的衣服,显得特别瘦小。同学们常常嘲笑他,不跟他玩。只有我带着他玩,并经常将自己的新书包给他用,我们的友谊就这样开始了。
那时,我每天去上学的时候,会在路上买两个包子,一个给自己吃,另一个给顾奕。但他从来都不要,他说:「萍姐,你每天上学都要买东西吃,你爸妈赚钱不容易。我能干好多活儿呢!我可以帮你拎书包啊!」 于是,我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把书包交给顾奕,让他帮我拎着。而他真的像大人一样干活儿——帮老师收发作业、帮同学解决难题、帮学校打扫教室……天天忙得像个小蜜蜂。 这样勤劳又聪明的顾奕,自然是我们班的佼佼者。可是到了高年级以后,他成绩却开始下滑了。因为他除了上学,还要出去做兼职挣生活费。
那时候,我们那里刚建了一座电厂,周围有很多土地被征用,不少年轻人因此成了下岗工人。为了生活,他们有些去办工厂,有些则去卖菜。
我的好朋友顾奕,就跟着他的舅舅去卖菜了。 在那几年里,每当我看到路边那个瘦小的身影时,我都觉得心酸极了。我想跟他一起玩,又想帮他照顾他那小小的生意。 但是,当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每次问他问题,他都会笑着问我:「这个很简单嘛!」然后,他便把答案告诉我。
多年后,我才明白,原来顾奕并不是不愿意跟我玩,他只是无法抗拒知识的魅力。知识,对他来说就像毒品一样,让人上瘾且欲罢不能。 当我上初中后,有一天突然收到了他寄来的信。在信中,他告诉我他已经考了当地最好学校的研究生,并让我今后一定要向他学习。 后来我读了大学,又拿了博士后,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而当年那个瘦小又害羞的顾奕,现在已经是某市电力系统的总工程师。 我们再次联系上之后,他高兴地说:「我现在终于可以天天看你了。」 可不是吗? 从那天起,我每天都把自己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复印给他看,并且将一些学术上的疑难问题向他请教。
而他也总是很高兴地回复我:「这些都不难,你好好想想,想不出来再问啊!」 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在别人请教问题时随意敷衍对方的。正如顾奕,他在传授给我知识的同时,也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 所以,怎么样才算得上是一个有潜力的学生呢?我想应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