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硕士就业区别?
从就业单位来说,两个专业去的就业单位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是去各类金融机构,比如银行、券商、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保险等;从岗位来说,可能金融专业的同学去了更倾向于做前台的投行业务、业务推广,而国际经贸专业则更愿意去做机构间的协调和沟通。
但是,到了具体的个人身上来谈的话,情况就千差百异了。 举个栗子 :小李和小王同时被A银行营业部录用,小李是金融专业的研究生,小王的国际经贸专业的本科生,入职后的分配部门竟然出现了神一样的巧合——都是做柜员,一个在营业部的理财中心,另一个在营业部的基层柜台。 这就得细细道来:银行一般会把新入职的员工分配到一线部门(除了总行部室)进行磨练,通常一线部门都会和营销挂钩,完成一定的销售指标,所以新员工的待遇和正式员工还是有区别的,一般是发补贴不发放工资(免税),而且这个补贴还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有所区分,如果是做柜员的可能每月多几百块的补助,如果是做市场部的可能每个月就多加几千块。所以从就业的角度来看,两个专业在新员工阶段的收入是没有太大差距的。
等到过两年,银行通常会会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表现对员工的岗位进行调整和优化,这时就有可能会考虑让小王做客户经理,尝试去开拓自己的客户资源,拓展收益,而小李则继续留在柜台,整理账务、审核单证。当然,如果小李和小王都不喜欢在柜台工作,或者都有转行的想法,那也没什么不同,银行通常会对这部分人员进行内部调岗,安排到别的部门去学习锻炼,比如小李可能去做信贷,小王去做同业…… 总之,在银行这种传统机构里面,因为薪酬体系的原因,可能会造成两种专业在初入职场时有待遇上的差异,但是随着职业的发展,这种差异会逐渐缩小直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