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澳洲语言课啥时申请?
2年前的今天,我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新手老妈,急匆匆地跟着儿子,赶他去学校的夏令营。在悉尼的大街小巷,寻找他的学校。那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一个陌生的城市,由于有儿子上学的需求,在一周内经历了很多别的孩子几年内也无法经历的感情波折,兴奋、无助、焦虑、绝望。儿子已经12岁,正值青春期,他的学校要求父母参加孩子的夏令营,熟悉陌生的环境,与他们一同进行日常活动。这样的安排,为外国留学生家长“量身定制”。我们这些外国父母必须亲自前往的学校,在悉尼市内,有的学校距离市内繁华商圈只有5分钟步程,有的却偏僻得更像是一座空城。从学校周边的环境来看,有的校园似乎更合适幼托,而有的则更符合高中生的需要。我暗暗拿定主意,如果儿子最终到这所学校上学,我就把他和姐姐接到一起,全家一起住,这样我才能更加方便地照顾他们。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不用每周末从 Newcastle 赶到 Sydney 去接孩子,看着他的眼睛,听到他讲中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更是一个人生转折。我在想,要是当初我没有坚持要接过来一起住,我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去用心听他讲中文。而这件事会改变他在以后的成长中,对于中国人和中文的看法。然而,我却已经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去亲身感受和体验,这些在澳洲成长的华人孩子,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受了。我甚至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像他们这样的孩子在生活着,成长着,又有多少人能够听见和感受到他们心灵的呼唤。这仿佛像是一种宿命。一种命运的安排。我无法改变和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但我可以在它的身后,添上一笔痕迹,让它载着自己的使命和任务,以梦想启程。当有一天我可以和孩子们一起交谈时,我希望他们能够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同样也是漂泊无定的孤儿,被上一代赶上了船,然后推到了另一片陌生的土地。然而,在那里我又生儿育女,成家立业。我自认为是一个坚强的女人,但却一直在一个看不到希望的地方生活。终于有一天,我看到了希望。于是,我开始为这个希望努力。就如你们现在看到的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够在别人那里知道一些只言片语,就如人们常说:“没去过的地方是圣地”一样。在还没去之前,心中的所有想象都是美好真诚的。而一旦去过之后,心中的圣地便被打上了现实的烙印,成了其他地方一样,不过如此。然而,即使如此,人们依然会对心中那片圣地保持着一种神秘感和良好的愿望。就像很多人即使多次走过同样的道路,还是会不禁为身边的一些感动而停下脚步一样。我知道,想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需要站在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倾听他的心声,知道他的想法,以及他到底需要什么,而不是一味地、盲目地为他付出,甚至于,以我们的付出为代价,剥夺了他自己的选择权利。我知道,想要真正了解一个父亲,需要在他身边,近距离观察,甚至融入他的生活,才能了解到他的无奈,他面临的问题,以及他对生活,对未来所能做出的努力和坚持。我不求了解,不求理解,但求宽容,宽容所有的错误;不要怨恨,不要责备,而要耐心,细心地等待。等待他们成长,等他们自觉清醒,等我理解,理解他们曾经为我们的未来,所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