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中生参加高考吗?
自1952年开展高考统测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考定论”的高考制度。高考制度虽存在不足,但毕竟为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的所有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起点。在美国,不存在高考之说。
美国高中毕业生升学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升学辅导中心的个性化升学指导服务,进入顶尖大学。二是通过“中学后资格考试”,进入美国一流大学。
中美高考异同比较
学科科目方面。我国高考文科有12门科目,理科更有30门科目,且不论偏文还是偏理,考生都必须把30门科目全部考完。而美国没有高考理科,中学实行选课制度,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基础上,只参加3至5门自己最关心的科目的考试。
考试制度方面。中国高考是“一锤定音”,美国高考是“多次选经”。中国高考一年只考一次,且是青年人生万里征程的第一次转折,可谓千万学子“一考定终身”。美国学生从11年级(中国高一)开始就要通过各种活动、考试等来为自己将来申请名牌大学积累“成绩”,这些“成绩”的衡量一般以各类竞赛、活动中体现的能力、表现情况和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根据所申请大学的要求来精心准备。每年的1至2月份,全国各大媒体都会发表有关高考改革的经验、趋势;每年的3至5月份则是美国高校“春假”申请时段,同时,我国不少学生已经开始在高考冲刺的路上疲惫不堪了,而美国的高考考生却在自由、轻松地渡过一个有趣的春天。每年的6月份则是我国高考考生领取录取通知书、放下担子的时候,而那个时候,美国的高考生正在参加各自的大学举行的入学考试,即“中学后资格考试”并享受着成功圆梦的快乐。
综合评价方面。我国现行高考制度是把“分数”作为主要评价学生素质的标准。尽管有“综合评价”的口号和实践,但由于“唯分数”的症结未能根除,加之“一刀切”的考试制度,学生的个性、特长、潜力等因素无法得到综合评价和展现。美国“高考”的评价方式是采用学生成长记录,包括学生在中学期间参加的各种活动和表现,以及高中毕业时学生和教师写的推荐书等。这些真实、全面的材料,足以对学生的各方面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为大学选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录取方式方面。以北京大学2006年四川理科“拔尖计划”为例:北京大学在调阅考生档案时,优先录取综合成绩本一以上、英语一本线以上的考生,综合成绩计算方法如下:
综合成绩=高考满分×40%+(数学+理综)满分×50%+英语满分×10%
北京大学在录取时还将对学生综合素质予以考虑,具体方法为:从报考考生的高一课程成绩中选取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七门课程的成绩,以30分满分计算,通过加权计算得分。上述各个项目中如果出现满分,则以90分为满分计算,通过加权计算得分。
可见,我国大学对高分学生青睐有加,对考生综合素质要求偏低,很难选拔创新型、创造性人才。而美国高校在录取学生时不仅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还将全面考量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及其他综合素质,其选拔标准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