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签证如何写?
原始签证,是相对于后来的加签而言的。早期的护照都是手写的(手写,不是毛笔)所以叫“手本”或者“手写本”;后来发明了印刷机,就有了印刷本的护照,叫做“印本”,英文是printed book (s). 到了19世纪后期,护照开始由政府部门统一印制和发放(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由各个政府机构自行规定或决定),并且把签发护照的权限收归到中央政府,这时才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护照”这个词。而在此之前,护照都叫做visa, visa一词源于拉丁文visare,意为观看、查看之意。因此,可以认为,最早的护照就是visa,它是由西方人在其东游过程中最早使用的,比如东方游学、西方取经等等;之后逐渐被各国官方接受为正式的通行证件。 而visa一词在现代英语中,除了用作名词指代护照外,还发展出了动词的含义——表示给某人或某物颁发签证的意思。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的统计报告,目前全世界约有40亿人口拥有护照,也就是说,每6个人之中就有约1个人持有护照。而在二十年前这个比例还不到3%!由此可见护照在现代文明中的重要性! 关于签证的起源,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大约在公元8世纪时,罗马教皇派使节去中国,由于当时没有正式外交途径,他们只能以商人身份潜往中国,并携带教皇的信。当使节们来到中国边境时,被守关官吏拦住了,理由是:凡商人都须有“路票”方可入境贸易,否则就是非法偷渡,要受重罚的! 使节的随从们大惊失色,以为遭遇到强盗,连忙跪地求饶说:你们这是抢劫啊!我们可没钱给你们……结果惹得官府人员哈哈大笑说道:你等休得无知,所谓‘路票’者乃通行文字之凭证也,岂是金钱所能购买之物耶?于是,中国的“路票”制度便传遍了世界......当然啦,这只是个传说而已哈~ 其实,无论是什么东西,一旦成了商品就会变质,变得不再纯粹。就拿visa来说吧,现在大家都把它当作一种签证的代名词来使用,实际上早在西方人东游之前,它就是一本标准的通行证件,上面有持有人照片、姓名、国籍等信息,以及政府官员的盖章、签字。而现在各国的visa/passport,虽然也是政府发放的,但是已经没有了传统visa上的那些功能了,只是一张标准化的护照页纸,而且大多还是电脑打出来的,甚至都不再需要盖上出入境印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