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设施有什么作用?
我念书那会,大学里面有个很大的湖泊,这个湖很大很深,湖水清澈 夏天晚上很凉快的,很多人在那里散步,乘凉;湖边还有树林,风景很不错,很多情侣在那约会。 这个地方在十年前没有个很好的名字,大家都叫它“情人坡”,据说当时还引起过一些争论,有的说应该保护自然,就不要弄名字了吧。后来还是学校领导觉得要搞形象工程,就命名了,叫做“爱莲池(湖)”,取诗经“泽陂之爱有蒲苇兮”之意,建了一个石桥,还立了个牌子,介绍“爱莲池”的典故和周敦颐的《爱莲说》。
十年后我再来这所学校的时候,发现这座美丽的湖泊被填平了,变成了一座高楼,在学校里看过去,全是灰突突的高楼,感觉一下子老了十几岁。
我问新来的学生,“这个楼干嘛用的啊” 学生一脸懵逼,“不知道,还没建完呢吧。”
再问旁边卖饭的大妈,大妈说这个是“艺术楼”,用来上课的。 唉,可惜了那片湖,为什么非要把这么好的一个湖填了来盖楼呢?为了美观么?可建了这栋丑八怪似的楼,真的会更美观么? 为啥填了湖还要在墙上打洞,建那么多窗户?为了通风采光,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可是这样会不会破坏了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万一地震了怎么整? 唉,那时候没有环保意识,只知乱砍滥伐,盲目开发,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学校里又没个像样的图书馆,藏书特别少,想找本好书真难啊! 我念书那会图书馆就是借书还书的地方,面积不大,约等于两个教室那么大,里面摆着几排书架,上面一层是文学艺术类,下面两层是自然科学类。我想看的书大多都在社科类的书架那里,可那些书不仅占地方,而且还很难找。 我记得那本书叫《金融帝国》,作者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曼德尔布罗特,讲国际金融讲的。那天我是跑着去图书馆,一边跑一边想着这本书我是不是看过,如果看过就不借了,因为看过一遍的书学校是不允许外借的,必须买,可是我已经不记得内容,好像有点好奇,于是我就急匆匆又跑回去抢在了别人的前面,拿到了这本我日思夜想的好书。
十几年前那个小小的图书馆成了我最美好的回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