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学校是全额奖学金?
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的奖学金制度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奖学”,即颁发奖金(或助学金),没有固定名额;另一类是“学金”,即设有固定的奖学金名额。 多数高校实施的都是第一类“奖学”制度,例如北京大学。2019年北京大学公布的《关于授予赵奕瑾等学生本博连读生资格的决定》显示,该校共有35名本科新生获得本博连读生资格,这些学生将获得最长64个月的奖学金。
然而,第二类“学金”则更加吸引人眼球,因为能够拿到这类奖学金的学生数量是十分有限的,且需要满足的条件也十分苛刻。 例如,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公布的《关于公布第七届“未来之星”奖学金评定结果的通知》显示,该校共有5名学生入选,每人可获得1万元的奖学金。
除了中国人民大学之外,还有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等也都设立了数额不等的“未来之星”奖学金,奖励成绩优秀且有突出特长和创新潜能的青年学生。 “未来之星”奖学金一般设定在本科阶段,有些高校会设立在研究生阶段。获得此类奖学金的学生不仅成绩优异,而且需要在某个领域具有一定特长,比如计算机方面具有特长的同学更容易获得此类奖学金。
不过,大多数高校设立的奖学金都是和教育部推荐的保送研究生名额挂钩的,只有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才能获得奖学金。 比如说,清华大学的保研比例约为5%,北京大学约7.5%,如果某位同学想要保送清华或者北大,那么他的成绩排名需要进入前5%或者7.5%左右。如果无法达到这个要求但却想申请奖学金,则需要额外提交材料证明自己有突出的科研能力或者特殊的专业需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