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奖学金好拿吗?
我2013年申请的时候,是当时学校历史上取得最高入学奖(价值7500美元)和最高助学金(无限制金额,只要不超出学费上限就可以一直拿到毕业)的两个中国学生之一,另一个获得入学奖的是南京外国语学校的C同学。 这里需要提到我的SAT阅读写作成绩,这两个部分是我所有的科目中得分最高的两个,分别是690和780。
我在高三期间就考出了1560的成绩(当年这个分数不算高,我后来查阅了今年SAT的成绩分布情况,我的这个成绩大概是全省前0.5%的水平),并且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就多次拿到学校里最高的读书奖。所以我是有资格拿到全校最多的图书券的,但是我最喜欢的两本书《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和《黄金时代》因为学校图书馆当时没有藏书而不得不遗憾地错过了。 到了大四上学期,我向系里的教授表达了我想申请 Phd 的意愿并咨询了他的意见。他给我推荐了好几所学校的经济系,其中就有Princeton,并且强烈建议我报考那里的Norman Loewe,理由是Loewe是研究信息经济学的,在学界非常有造诣且为人谦逊。
我当时通过学校的career fair遇到了Norman,并向他详细阐述了我的研究计划。他听完以后非常高兴,说我的想法跟他以前研究的领域很接近,并且我的数学功底也很好,如果继续做下去肯定能做出成果。于是,他向我介绍了他的研究项目以及导师,并且给我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文献。虽然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在学术界深造,但能和如此有实力的导师打交道对我个人而言也是受益匪浅的。
大二那年,我申请了美国的夏校。当时选来选去,最后选了哥大的PSS(当时哥大的PSS和宾大的IEOR并列全国第一,而且专业方向都是我最感兴趣的应用经济)。之所以没选Princeton的原因是那个时候我对计量经齐学的研究方法不太熟悉,而Princeton的量化要求又相对较高。为了补足这方面的缺陷,我上了哥大和宾大暑假开设的quant类课程。虽然最终由于学分未能修满而导致夏校没能顺利读完,但我还是幸运地在哥大认识了后来成为终身伴侣的张同学,并在毕业后和她一起回到了北京。 本科时期参加过的课外活动方面,除了上面提到的研究项目和夏校以外,还有学校经济学社举办的模拟联合国、辩论赛等,以及一些社团举办的讲座或论坛。在这些活动中我的沟通能力和逻辑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