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丹麦大使馆什么意思?

迟泽宇迟泽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事件里,有几个问题要梳理一下 一是如何看待使馆要求平权对待,二是如何理解中国法律,三则是中丹关系如何发展。

首先,关于第一个问题,使馆的要求是否恰当的问题。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理由如下:

——2016年7月,欧洲法院裁定美国《环球同乐》案败诉,承认同性婚姻在欧洲全境合法;

——今年6月份,欧盟最高法官称欧盟不存在“同性恋恐惧”并驳回美国反对意见;

——前不久,拉美国家洪都拉斯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决议。

显然,全球范围内,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审视过去的法律条款是否存在歧视性,并在逐步加以完善。而在上述案例中,美国是全世界法律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之一,欧盟也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地区之一,连它们都需要正视过去存在的歧视性问题并进行相应改革,我们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国家陆续出台相应的法律来保障LGBT群体的正当权利(注意这里指的不仅是权利,更是义务)。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度,当然需要正视自身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否则也不会在20世纪末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不断加快步伐融入世界。

我们既需要汲取发达国家先进的文化理念,同时也不能无视它们在发展进程中所积累的负面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矛盾。比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中国面临的最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就是人口老龄化,与此同时,少子化也日趋严重。根据联合国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生育率如果连续4辈人均寿命低于生育基准线,即被定义为人口“负增长”,目前我国的生育率已经低于国际公认警戒线,2010年开始就已经进入负值区间。也就是说,未来的30年里,我们将面对一个持续老龄化并且不可逆转的人口下降趋势。

而在这背后,却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刻影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执行了长达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现阶段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存在,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年轻一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者的价值观变化,使得家庭对于孩子的养育更加慎重,这直接导致了生育率的持续走低。 根据我们的调研,在丹麦的华裔群体里,约85%的人选择了只生育一个孩子,15%的人选择不生育。虽然从数据上看,前者是后者的近6倍,但是考虑到前者的人数本来就只有后者的一半,因此实际上二者几乎持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华裔群体都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我们的样本总量也不足以支持更细致的分析,但是至少从这个层面来看,华裔群体与本地人群生育观念的趋同显而易见。如果我们继续沿用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那么在未来必然要承受人口老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而如果放开生育限制,又可能重走西方的老路。 在我看来,使馆这一行为背后的逻辑其实就是寻求一个和谐共处、各得其所的新常态,让平等、包容成为中丹关系发展的新坐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