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什么逊分校?
2018年5月4日,美国时间上午九点零三分,斯坦福大学校委会投票通过了授予中国天文学家“勒纳奖”(Lennar Foundation Award)的提名,以表扬他「通过射电望远镜发现的暗晕在理解宇宙演化方面所做的贡献」。该奖项每年由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和天文系联合颁发给一位在世界物理、天文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这次投票是史丹佛大学有史以来第一次就外国学者能否获奖而进行的闭门会议。 提案提交给学校委员会前,曾由学校副校长及校董会主席等高级官员预先筛选。 史丹佛大学教授罗伯特·盖尔(Robert Gell)是本次奖项评审小组的负责人之一,他表示,“虽然中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历史上对天文学的研究贡献相当有限。”不过,他也承认,“随着国家在基础科学方面的投资增加,中国有可能在未来成为重要的科研中心。” 在过去数十年里,中国一直致力于发展其科技实力,特别是在基础学科领域。近年来,中国在基础学科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有些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例如,去年12月份,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了银河系中密度最大的暗晕,这个发现可能对研究银河系的演变以及宇宙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是由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主控的“天眼”射电望远镜完成的。 同时,中国也在大力投资建设新的前沿科研机构。比如,位于西北戈壁沙漠的“天眼”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总占地约43个足球场大小,将于2016年底竣工。 “天眼”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和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的设计观测能力比目前的“大耳朵”还要强五倍。 除了“天眼”外,我国还在建设运行全世界最大、最先进的中微子探测装置——太湖之春实验,希望能在中微子物理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中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