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位哈佛大学博士?
我就认识俩,一个是我师兄,一个是王轶(《三国:全面战争》的创意总监) 先说师出同门这事吧,我和王轶是2013年一起进入哈佛读的PHD,我们的Tutor都是大名鼎鼎的Hassan Dibaj,他是叙利亚人,在美国大学教了45年了,在哈佛带过60多个PhD学生(应该更多,因为很多人和他一起学习)。我和王轶都是他的最爱,他对我们俩都非常好。
再说为什么他俩能拿到PHD呢?这里就要说到他们的研究课题了。我的课题是研究中国明代的财政问题,这个研究题目非常大,我做了很多文献的研究和翻译工作。王轶的课题则小很多,是研究曹操的一个故事在各类史料中的记载差异,进而研究中国历史记载的真实性等问题。虽然研究课题大小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都需要你对中国历史非常熟悉,对史学方法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还要有大量的时间泡在图书馆里。
我和王轶都热爱我们研究的课题,每周上课讨论的时候总是积极发言,上完课回到宿舍我们还常常就各自的课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我俩都喜欢中国历史,也都喜欢金庸小说,因此总能找到共同话题。
最后讲讲他们在哈佛的情况吧。他们都是在2017年拿到的PhD ,之前都是MA。王轶是先去的哈佛,我在后面两年才去的。当时我已经拿到了实习offer,因此去哈佛读书的目的就是拿护照和签证以便能顺利入职。在哈佛的学期我选了一个关于亚洲历史的course,遇到了几个中国同学,但研究兴趣不同,因此没有很多的交流。
我的导师和师兄的导师都是同一个人,所以有时会在食堂碰到一起吃饭,谈论各自的研究进展。我的导师是个德国人,对中国人很不友好,经常冷嘲热讽。有一次在办公室批评我一个中国学生怎么这么笨,我气得直哆嗦,但又不能反驳,毕竟人家说的是事实。。。 不过在我毕业前夕,我的导师好像突然变了个人一样,对我大加夸奖,还让我继续留在美国,等他找到了好的工作机会再给推荐信(后来因为疫情耽误了)。而师兄的导师对他就很好,经常邀请他去家中聚会。 总之,虽然我在哈佛学习的经历不算美妙,但能够拿到名校博士学位也算是对我这种学渣的一大恩赐了吧。希望我的经验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