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日本就业率怎么样?
1. 先来看看日本总务省发布的2017年全国劳动人口的数据, 其中15~64岁(青壮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3%,这已经比2016年下降了一个百分点。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则占总人口的21%,高于去年的19%。 那么也就是说在日本现在的劳动力市场里,年轻人比老年人更短缺,就业压力更大。
2. 再看看日本的大学教育统计(以全国除私立大学外本科学生数计),18岁以下的青少年每年入学人数都在减少;从大学生的毕业年份来看,2017年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硕博士)都明显少于去年。 而2016年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则多于今年。可见,虽然18岁以下的青年人数在减少,但他们的升学率却保持不变甚至略有上升。
从上面两个图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虽然青年劳动者短缺,但是日本的大学生人数在稳步增加(尤其是硕士和博士),且比例越来越大。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现在日本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倾向于不进入劳动力市场,而是选择继续深造或者呆在家里当啃老族。因为如果就业的话,他们得到的薪酬可能会低于预期。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因为自二战后,日本一直实行的是高薪养职的薪酬制度,即不管干什么工作,工资水平基本一样。所以除了蓝领工人以外,白领精英们的收入也很可观。但这种高工资的代价就是企业纳税很高,福利则很少。为了降低企业的负担、刺激经济发展,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企业雇佣外国人的政策,从欧美大量引进技术人才和蓝领技工。同时,由于日本人普遍学历较高,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稳定的收入,因此很少有放弃工作的全职妈妈或者在家照顾孩子的爸爸。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日本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市场与以往完全不同了。 首先,蓝领工人的供给完全不足,工资水平不断上涨。很多日本学生不愿意选择工薪阶层的家庭职业,而喜欢做科研或从事其他知识性工作,就是因为这些工作虽然辛苦但回报并不低。而且做技术工作还可以拿签证,可以长期留在日本。相比之下,蓝领工人虽然工资也高,但却只能拿到短期签证,工作期限一般一年左右,期满后必须回国。
另一个变化就是亚洲新兴大国的崛起,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腾飞。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冲击了日本制造业,使得日本很多企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据官方统计数据,目前日本失业人口约400万,而隐失业人员则达600多万。 随着企业竞争力和薪资水平的下滑,加上年轻人群体的高学历化,日本社会的整体工资水平出现了显著下降,平均年薪从2006年的404万日元下降至目前的359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21万元(按汇率6算),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