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适应香港生活节奏?
本人在香港上大学,来港四年了。 个人感觉,要融入这个城市(这里特指香港中下阶层的生活)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短则三个月,长则一年半载。 这几年,我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同学和朋友,看着网络媒体上无数关于“港漂”的文章,我发现要想真正融入这座城市其实还真没那么容易。 也许你们会觉得我是悲观主义者或是缺乏耐心的人,但我想说,正是因为这样,我才爱港如家。因为我希望我在港的岁月可以给我带来更多正面的影响和改变。而不是白白浪费光阴。
那么,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想要完全融入这座城市是很困难的事,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因为,虽然很难,但我们还是可以努力试试。 但若我们只是浅尝辄止,不深入去了解这座城市,那以后回忆起在港的日子,必然也会像梦境一般虚无缥缈、可有可无。 同时,我们也需要明确一点认知: 我们无法改变这座城市的属性或特质——因为历史因素,政治因素,还有本土与内地文化因素的影响,使香港成为一座极具争议性的城市。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尽管有很多年轻人向往西方生活方式,但随着时间流逝,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回归民族与国家归属感。 所以,与其费尽心机试图去融入一座根本没有真心欢迎你的城市,我不如让自己舒服一些,在香港这座城市寻找一种平衡——既保留自己内心的归属需求,也享受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提供的机会与便利。
当然,这种心态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在港长时间积累才会出现。 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港的日子够久,迟早会接受并且习惯这样的状态: 即,我们在这里是一批没有身份认同的异乡人,但却可以享受这座城市所提供的诸多福利。 我们可以在港深居简出,也可以混迹于街头巷尾。我们可以在港标榜自由主义,也可以在港坚守传统价值观。我们可以在港高谈阔论,亦可沉默寡言。因为我们知道,无论怎样,这座城市的本质不会因此有任何改变。我们的存在也不会对它的未来产生任何实际性影响。而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各自的选择与追求里,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平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