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怎么长得像中国人?
马来的华人是明末清初的时候因为躲避战乱从我国南方移居到马来亚的福建人和广东人。由于早期的华人移民主要都是来自东南沿海地区,所以在当地留下了大量的祖籍是我国南方的华裔群体。这些群体的母语都是汉语(华语),宗教信仰主要是道教和佛教,也保留了不少中国传统的习俗和文化;
其次,在马来半岛上分布着十万大山,使得半岛南部地区保留了比较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温度常年较高,雨量也比较充沛,这样的自然环境让当地的种族和语言融合的速度加快。除了马来语外,其他语言很难形成广泛的使用人群;而马来语作为官方语言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传播;加上二战期间日本侵占马来亚,将马来语定为法定语言并强制推行马莱文化教育政策,导致了马来语成为了马来半岛主要的使用语言并逐渐向周边扩散。
最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各地区人员来往的频繁,各国在语言、文化和民族方面都出现了大同小异的现象。而马来华人在长期的居住过程中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生活方式上越来越马来化,在思想观念中也越来越淡化中国是其原籍国的印象;相反,他们更倾向于觉得自己就是当地人,是马来族的一部分。于是在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与马来人逐步融合。